2025年11月4日至7日,以“聚智世界苗乡 共绘薯业新篇”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主办,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红薯行业协会、重庆市彭水县晶丝苕粉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站万州站协办,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甘薯领域的顶尖专家、产业代表及青年学者,通过产业观摩、开幕论坛、主题报告、青年学术交流与美食文化体验等多元活动,共同探索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力彭水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观摩:实地见证彭水薯业根基
11月5日,与会嘉宾深入彭水甘薯产业一线,先后考察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彭水)、彭水红薯产业发展中心、重庆苗薯农业有限公司与重庆乐薯农业有限公司。
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彭水),嘉宾们观摩了高淀粉品种展示田与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现场逐一查看品种表现,了解了彭水在良种推广与绿色栽培上的实践。
嘉宾观摩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彭水)
随后,嘉宾们前往彭水工业园区,参观了红薯产业发展中心、重庆苗薯农业有限公司与重庆乐薯农业有限公司。在红薯产业发展中心,嘉宾系统了解了彭水红薯的历史脉络与产业愿景。在重庆苗薯农业有限公司的湿粉与粉条生产车间,以及重庆乐薯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淀粉加工线,嘉宾实地感受了从鲜薯清洗、淀粉提取到苕粉成型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展现了彭水在红薯加工领域的规模化与国际化潜力。
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科技赋能,到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加工、全链运营,嘉宾们实地感受了彭水构建从“一颗薯”到“一根粉”的完整产业链的决心与实力,见证了“小红薯”成长为联农带农“大产业”的彭水实践。
嘉宾观摩彭水工业园区重点甘薯加工工厂及展示中心
大会开幕:多轮驱动,共谋薯业发展路径
11月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于彭水县委党校大报告厅举行。开幕式上,受县委书记陈清松的委托,彭玉萍代表彭水自治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70万苗乡人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彭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近年来,彭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做精做深土特产文章,以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为牵引,做长链条、做响品牌、做强效益,加快建设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推动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彭水力量。
彭水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彭玉萍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 强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甘薯大会是甘薯科技界和产业界交流思想,分享成果,谋划未来的平台。近年来,彭水将甘薯列为第一主导产业,倾力打造中国苕粉之都,将甘薯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彭水样板。接下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将助力彭水加快建设中国苕粉之都,为彭水甘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甘薯体系力量。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会长 李 强
随后,彭水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小勇为到场嘉宾介绍彭水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系统阐述了彭水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详细介绍了彭水晶丝苕粉产品升级之路,并表示通过强化政府引导、社会支撑、企业驱动和产业赋能,彭水构建了“一心三园两基地一示范”发展新体系,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发展龙头企业10家,推动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亿元。
彭水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彭小勇
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在讲话中强调了甘薯产业与火锅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他指出,彭水种植红薯历史悠久,目前彭水红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红薯48万吨,年产淀粉3万吨,红薯对于彭水的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书写了红薯产业的新篇章。他表示,红薯富含膳食纤维,是“火锅中的最佳伴侣”,火锅产业协会已与彭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一锅煮天下,万物皆可烫”的产业优势,利用万家门店、年度火锅节等平台资源,推动彭水晶丝苕粉“搭载火锅这艘大船走出重庆、走进火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 陈国华
开幕式的最后,康凯代表中央外办向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中央外办结合彭水实际,制定了定点帮扶计划,深入推进教育帮扶、产业帮扶、宣传帮扶、党建帮扶4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好消费帮扶、乡村建设帮扶、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方面的工作,协调世界粮食计划署支持彭水红薯产业发展,为彭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央外办综合协调局副局长 康凯
产业聚焦:彭水接轨国际视野与产业前沿
在大会开幕式之后,现场举行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鲁渝协作重庆火锅苕粉产业园授牌仪式和中国苕粉之都接牌仪式及主题报告环节,多位顶尖专家分享了前沿洞察。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鲁渝协作重庆火锅苕粉产业园授牌仪式
中国苕粉之都接牌仪式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在《携手共促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视野下的合作与创新》报告中,介绍了全球甘薯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强调国际合作在种质资源共享、技术革新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 谢建民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 强在《我国甘薯产业特点与研发进展》报告中,将甘薯定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和“环境友好的低碳作物”。他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甘薯种质创新、绿色栽培、机械化生产及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会长 李 强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木泰华聚焦于《甘薯全利用高值化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介绍了薯渣高值化利用、无明矾鲜湿粉条、甘薯蛋白肽及纳米纤维素材料等创新技术,为产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提升附加值指明了方向。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 木泰华
国家甘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徐雪高在《甘薯产业经济形势与品牌建设》报告中,深入分析了产业现状,并强调品牌建设是破解“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困局、实现价值跃升的关键路径。
国家甘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徐雪高
4名权威专家,分别从国际合作、技术研发、全值利用、品牌经济等角度作了精彩分享,为甘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青年交流:激发创新活力 夯实人才基础
6日下午举办的 “彭水晶丝苕粉杯”科技帮扶彭水甘薯产业发展青年学术交流会,成为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
15位来自全国各薯区的青年学者围绕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控、加工利用及产业经济等方向展开报告与角逐。国家甘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翟红教授在总点评中高度评价了青年学者们“顶天立地”的科研取向与扎实的专业素养。随后评委会主席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 强宣布的报告评分结果,并对参与本次青年学术交流会的汇报人及其团队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彭水晶丝苕粉杯”科技帮扶彭水甘薯产业发展青年学术交流会
国家甘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翟红
本次青年学术交流会,不仅展示了甘薯领域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更体现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对科技帮扶与青年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美食与文化:赋能产业破圈 彰显苗乡风情
大会期间,“武陵山·火锅美食文化活动” 的同步开展。活动现场设置了五十余个特色展位,不仅展示了彭水本地的彭水晶丝苕粉、白茶等特产,还汇聚了武陵山区十余个市县的地道美食和文创产品。现场精彩的”山水武陵”民族文化表演轮番上演,苗族歌舞、对歌敬酒等特色节目与美食体验相得益彰,为这场美食盛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活动巧妙地将彭水晶丝苕粉等特色农产品与重庆火锅文化相结合 ,以非遗“彭水晶丝苕粉”为主题的苕粉秀,生动演绎了“晶丝苕粉”如何从“后厨配料”晋升为“前台明星”,展现了彭水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消费体验上的创新探索。
武陵山·火锅美食文化活动
总结展望:小红薯撬动大未来
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全国甘薯产业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对彭水乃至武陵山区甘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力助推。依托“中国苕粉之都”的全新起点,彭水将继续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三产融合、完善利益联结,让这根“晶莹透亮、爽滑劲道”的晶丝苕粉,持续飘香世界,为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和乡村产业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薯光篇章”。
